文献阅读# 政策转移中的政策再生产:影响因素与模式概化

     

1. 研究问题

本文以江苏省12个地级市“河长制”政策转移案例(2006 — 2016)为研究对象,在识别政策转移案例中“复制”和“再生产”两种程度差异的基础上,应用定性比较分析(QCA)方法探索了资源禀赋、行政压力、政策需求、外部力量四大类因素对“河长制”转移程度的影响。研究发现“河长制”政策转移中的“政策再生产”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组合作用的结果,而影响变量的组合并非一元,呈现多元化格局。通过QCA软件的数据梳理排序得出覆盖率最高的四种组合,在此基础上概化出政策转移中政策“再生产”的三种模式:资源主导型政策再生产,行政压力、资源、社会力量复合驱动型政策再生产,政府和智库合作型政策再生产。

 

2. 问题的提出

2.1 政策转移的必要性

现实状况:政策供给不均衡、地方政策供给能力局限性、政策再生产本身具有“后发优势”的意味、地区间的合作与竞争

转移情形:政策转移并不意味着全盘复制,可分为“复制”和“再生产”两种形式

核心问题:什么因素能够促成政策“再生产”,政策“再生产”又体现出那些维度特征

2.2 河长制的背景介绍

河湖治理是跨界特性最典型的领域之一,涉及上下游、左右岸、不同行政区域和行业,呈现出高度的复杂性。河长制最早发轫于太湖蓝藻危机,2016年之前是一项地方政策,经政策扩散至多地。

现实调查显示河长制在江苏省内的扩散过程中呈现出“复制”和“再生产”的典型差异。

 

3. 研究思路和方法

3.1 QCA

定性比较分析既是一种研究方法,也是一类分析技术的统称,由查尔斯·拉金(Charles Ragin)于1987年提出,适用于案例数量大于10小于60的研究。

其使用布尔代数和集合论的思想来进行中小数量的跨案例比较,从而处理多个原因和一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。

3.2 转移程度的刻画

道洛维茨和马什最早借鉴rose(1993)的连续统来划分政策转移程度:复制、模仿、混合、启发。

本文简单划分为:“复制”和“再生产”

3.3 解释变量的选择

行政压力、资源禀赋、政策需求、外部力量

 

4. 结论

政策转移中政策“再生产”的三种模式:资源主导型政策再生产,行政压力、资源、社会力量复合驱动型政策再生产,政府和智库合作型政策再生产,三种模式命名体现出其主要影响因素。

Thanks for sponsoring. 谢谢老板! 老板大气!身体健康!

Welcome to my other publishing channels